10月17日至19日,北京经开区通明湖区域将迎来2025年GT世界挑战赛。在建设单位北京经开区土地储备与建设服务中心的统筹推进下,一条全长4.9公里的临时街道赛道已悄然成型。这条依托城市道路改造的赛道,通过毫米级精度的“外科手术”式升级,将日常通勤的沥青路面转化为符合国际汽联三级标准的竞技舞台,展现了工程技术与赛事筹备的高度融合。
赛道已焕然一新。资料图
VIP包厢、部分赛道安全设施和部分配套保障设施正在全速推进。资料图
路面重铺与平整度:
从通行需求到竞技极限
普通城市道路需满足日常车辆通行,而专业赛道则要求路面具备极高的平整度与抓地力。为此,施工团队对原有沥青进行了彻底刨除,重新铺设了专用的赛道级沥青。这种沥青采用更细的颗粒和优质黏合剂,不仅耐磨性更强,还能在赛车高速过弯时提供稳定抓地力。关键在于,赛道任意4米路面的起伏需控制在3毫米以内,这一标准远超普通道路要求。项目还对路上343个检查井进行标高调节,使井盖与路面完全齐平,避免高速行驶中因微小颠簸影响赛车操控稳定性。
检查井与安全防护:
细节筑牢赛道生命线
赛道的安全性不仅依赖于路面平整,更体现在对细节的极致处理。项目更换了全部343个井盖,采用球墨铸铁“五防”井盖(防响、防跳、防盗、防位移、防坠落),并搭配卡簧式固定设计。此外,对247座存在沉陷、龟裂的检查井进行井周加固,使用早强快硬混凝土和环梁配筋技术,确保井盖能承受赛车高速通过的冲击力。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:“这种加固方式如同为赛道穿上‘铠甲’,即使车辆以极限速度驶过,井盖也不会移位或弹起。”
科学施工节奏:
分段推进与赛事保障无缝衔接
赛道建设兼顾工程效率与赛事周期,采用分阶段策略确保了赛事与城市运行的无缝衔接。工程自7月22日启动,严格分为前期准备、赛前施工、比赛保障和赛后修复四个阶段。赛前施工是关键期,51个工作日内完成三个区域的协同作业:1区(经惠西路等)分幅分段施工,2区(科创十七街)采用半幅交替推进,3区(通惠干渠路等)同步优化路面结构。9月下旬完成初验后,工程暂停以全力保障赛事。待10月20日赛事结束,项目团队将用28天恢复绿化带和交通标线,预计于11月下旬完成验收。